基督教之前是什么想法
从宇宙的创造开始我们的讨论似乎再合适不过。《圣经》有关世界创造的说法,清楚地呈现 了希伯莱人心目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怎么回事。神话反映现实,这是一个淋漓尽致的例子:
天主说:“地上要生出各种生物,即各种牲畜、爬虫和野兽!”事就这样成 了。天主于是造了各种野兽、各种牲畜和地上所有的各种爬虫。天主看了认为好。天主说: “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 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爬虫。”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 :造了一男一女。天主祝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 鱼、天空的飞鸟、各种在地上爬行的生物!”
《圣经》告诉我们,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我们无妨说这是人按照自己 的形象造神。无论是哪个说法,都给人类在宇宙中赋予一个特殊的位置,是一切有生命的事 物中唯一像神的东西。不仅如此,《圣经》还明言神让人主宰一切生物。不错,在伊甸园里 ,这种支配关系并不及于杀死其它动物食用。《创世纪》一章二十九节提到,起先人类靠菜 蔬与树上的果实维生;伊甸园也往往被描述成一片和平景象,任何杀戮场面应该都是格格不 入的。人类统治一切,不过在这个地上乐园里,他的统治算是一种仁慈的专制。
到了人类堕落之后(《圣经》把人类堕落的责任归诸一个女人与一只动物),屠杀动物显然获 得允许。神把亚当与夏娃赶出伊甸园时,亲自给他们穿上了动物皮毛。他们的儿子亚伯是个 牧羊人,并且用羊向上帝献祭。后来大洪水袭来,为了惩罚人的邪恶,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遭 消灭,洪水退了之后,诺亚用“各种洁净的牲畜和各种洁净的飞禽”做为全燔祭,感谢上帝 。神则祝福诺亚,给人的主宰地位做了定案的认可:
天主祝福诺亚和他的儿子:“你们要滋生繁殖,充满大地。地上的各种野 兽,天空的各种飞鸟,地上的各种爬虫和水中的各种游鱼,都要对你们表示惊恐畏惧;这一 切都已交在你们手中。凡有生命的动物,都可作你们的食物;我将这一切赐给你们,有如以 前赐给你们蔬菜一样。”
古希伯莱文献对人类以外动物的基本态度尽见于此。耐人寻味的暗示再度出现:在最初的纯 洁天真状态里,人是素食者,只吃“菜蔬”,可是历经堕落、随之而来的邪恶以及洪水以 后,人类获得允许开始将动物列为食物。这种许可显然肯定人类居于主宰的地位无疑,不过 一路较为慈悲的想法,有时候仍然冒出来。先知以赛亚谴责用动物献祭,《以赛亚书》更描 绘了一幅美好的景象,豺狼将与羔羊共处、狮子将与牛一样吃草,“在我的整个圣山上,再 没有谁作恶,也没有谁害谁”(十一章)。不过这些话是乌托邦式的远景,而不是必须当下遵 行的诫命。《圣经》旧约里另外一些片段经文,也鼓励对动物有某种程度的仁慈,若是根据这些说法,《圣经》似乎禁止恣意而无意义的残虐行为,而所谓“支配主宰”,意思其实更 接近“管理照料”:人类须为交在他们统治下动物的照顾与福祉向上帝负责。不过,对于《 创世纪》里定下的大体观点,认为人类乃是神造万物的顶尖、从神得到了屠杀和食用其它动 物的权利,并没有严重的挑战存在。
西方思想的第二个古老传统,就是希腊的传统。原本,希腊思想有多种趋势相互冲突。它并 非同质一体,而是区分为许多学派,各自从某位伟大祖师的思想里道出自己的基本学说。毕 达哥拉斯(Pythagoras,580——500 BC)便是这样的一位祖师;他是素食主义者,并且鼓励大 门 徒尊重动物,原因似乎是他相信人死之后灵魂会变为动物。不过古希腊最重要的学派,当推 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学派。
大家都知道亚里士多德支持奴隶制度;他认为有些人天生性质便是奴隶,奴隶的地位对他们 来说既正当也有利。我指出这一点,目的不在于否定亚里士多德,而是因为这是了解他对 于动物之态度的关键所在。
亚里士多德主张动物是为了成就人类的目的而存在,虽然他不同 于《创世纪》的作者,并不认为人类与其它动物之间必定有无可跨越的鸿沟。亚里士多德从不否认人也是一种动物;事实上,他将人界定为“理性的动物”。不过,具有 共同的动物本性,不足以证明应该受到平等的考虑。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天生本性为奴隶的 人无疑也是人,并且和人一样会感受到愉悦与疼痛;可是因为根据假定,奴隶的推理能力逊 于 自由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乃是“活的工具”。他公开坦然地在同一句话里把这两个因素 并陈:奴隶者,“虽然仍是人,却也是一件财产。”
如果人与人之间理知能力的差异便足以令某些人为主人、另一些人为奴隶,亚里士多德显然 也会认定人类支配动物的权利理所当然,又岂需要费词论证。他认为,大自然万有基本上便 是一套阶层结构,理知能力较低者存在,是为了理知能力较高者之用:
植物为着动物存在,动物又为着人类而存在——家畜类为着人的役用和食 用,野兽(至少其中多数)为了人的食用及其它生活用度,例如穿着和用具。
由于自然造物不会没有目的或者徒劳,她创造一切动物乃是为了人类绝无 可疑。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而不是毕达哥拉斯的看法,日后构成了西方传统的一个部分。
版权所有:地藏经唱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