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
〈憨山大师〉明朝僧人,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十二岁从金陵报恩寺永宁诵习经教,十九岁出家受具足戒,并至栖霞山从法会受禅法,以慕清凉澄观之为人,自字澄印。明朝万历元年(1573)游山西省五台山,爱憨山之奇秀,遂取此为号,历住青州(山东)海印寺,曹溪宝林寺等,宣扬襌宗。倡导念佛与看话头双修。明朝熹宗天启三年十月示寂,世寿七十八。世称憨山大师。与莲池大师、紫柏大师、蕅益大师,并称明朝四大高僧。
『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意。』
人人都想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人之本性,若谈到死亡,个个心惊胆跳,恐怖死亡的来临,但是,怕死何尝不死,死亡是中外古今,人人必经的过程,任何人都没有领有特权与赦免,毕竟有生必有死。
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
有了健康、长寿,生命对家庭、社会、国家才能负起服务,贡献的机会。
放生是顺从一切生灵生命生存的权利,回复一切生灵生命的自由权,任何人都不可伤害一切生灵的生命,是建立一切生灵皆有佛性,佛性平等,自由互不相犯,生命独立,解放恩怨的神圣意义。诸葛长青:关爱生命,就是关爱自己啊!
放生能救生生世世父母眷属。
梵网经菩萨戒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不尔者,犯轻垢罪。』诸葛长青:放生的功德,会产生无穷的福报,推动人们吉祥如意!
杀生吃众生肉带来刀兵劫。
愿云襌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宋朝诗人陆放翁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诸葛长青:换位思考,你就会知道放生为什么功德大了!一个人即将被杀害,忽然获救,你说这个人对救出自己的人会有什么感恩之情呢?
清朝诗人,彭际清云:『邻鸡夜夜竞先鸣,到此萧然度五更;血染千刀流不尽,佐他杯酒话春生。』
放生功德与利益有十五种: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五.放生寿命长。六.放生官禄盛。七.放生子孙昌。八.放生家门庆。九.放生无忧恼。十.放生少疾病。十一.放生解冤结。十二.放生罪垢净。十三.放生观音慈。十四.放生普贤行。十五.放生结善缘。
放生顺佛意:一代如来圣教,以普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为宗旨。佛法以人道为主,旁度五道。放生众生生命,是治标的救度方式之一。
法华经云:『佛以一大因缘示现人间,何谓一大因缘?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是也。』
众生有生命,有佛性、可成佛,虽造业堕畜牲道,业报尽,翻身为人,修行可成佛,放生就是与未来佛广结善缘。杀生即是杀未来佛。
不吃众生肉,就是不杀生的扩大延续,是佛慈悲心的流露表现。
放生免三灾: 一.刀兵灾。 二.疾疫灾。 三.饥馑灾。
疾疫灾:疾是多病苦,疫是细菌传染病。
放生离九横:放生能远离九种的横厄,免受九种的灾难,是故圣僧憨山大师苦劝末法众生应该励行放生,救度众生。
放生离九横: 一.得病无医。 二.为火所焚。 三.横堕山崖。 四.毒药咒诅。 五.王法诛戳。 六.水中沉溺。 七.非人夺精气。八.为恶兽所啖。
九.饥渴所困。
得病无医:得到病症,当下无药医,战不过死神,一命呜呼哀哉,阴阳相隔,名为得病无医。
水中沉溺:犯水厄,中外古今,多少人死在大海,湖水、溪圳、求救无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死得无奈,因缘果报,名为水中沉溺。
古德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火所焚
非人夺精气:恶鬼道的众生,阴境众生,魍魉魑魅众生夺人之精气,使血气衰弱,渐归黄泉。
多放生,可解冤释结,化消恩怨。
横堕山崖:杀生重往往横死郊外荒山。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云:『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
弥陀言:你若常发愿,命终必得往生净土,弥陀不虚愿也。
放生官禄盛
今生作官大,高官显耀,扬名天下,是过去生中曾经放生,布施喜舍而所得是也,是名为因果。
因果经云:『今生做官为何因?三世黄金粧佛身,三世修来今生受,紫袍金带佛前求,黄金粧佛粧自己,说尽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
黄金粧佛粧自己,成就福德因缘,自己不吃亏,福不唐捐。佛是福慧两足尊。
今生做大官是果,三世黄金粧佛身是因。
放生与布施是因,来生得官位是果。
放生後,这些放生物投胎转世为人,这些贵人往往是你宿世放生的生灵,你与他结放生缘,救他一命,他今生还你债,回馈你,名为因果是也。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云:『放生子孙昌,放生家门庆,放生无忧恼。
放生,很简单的行动,但是可以产生无限的福报功德。为什么不去做呢?既挽救了生命,有积累了福报,还能吉祥如意,一举三得,你不去试试吗?
版权所有:地藏经唱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