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巍峨庄严的大佛,几百年来在人们的视野中悄然而神秘地消失。曾受众多香客顶礼膜拜的蒙山大佛,在香火缭绕逐渐淡去之后,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处世哲学仍然坚守着它的佛缘状态,在继续着它的默默的沧桑思考。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齐书》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据考证,这里的“晋阳西山大佛”,就是位于太原市西南约15公里处的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建成于北齐时的公元551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元代以后,蒙山大佛神秘“失踪”。直至六百多年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山西太原当地一个叫王剑霓的老人发现。在查阅了半个世纪的资料,寻探了几十年的佛踪后,终于在一个山环水绕、风光秀丽的山凹里觅得大佛的身迹。
佛像高200尺(66.66米)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蒙山大佛比云冈石窟最高的佛像高近46米,比中外驰名的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比已炸毁的西方公认“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10米,时间还要久远100多年。
可以断定的是,在1500多年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开凿这样一座气势恢弘的摩崖石刻佛像,应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北齐的统治者为何要倾举国之力来开凿这样一座石佛呢?统治者为了使臣民俯首贴耳,而坐拥天下;学士们为了营造精神家园,寄情山水;老百姓为了寻找诉求、期待安慰,于是大佛成为时代共同的偶像。
当年武则天曾专门为大佛制作了硕大的袈裟,可见其兴盛,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摧毁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在元末时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间。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
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了,露出的高高的胸部,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现在看到的整个佛身是后来挖土漏出来的。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认为将蒙山大佛称为世界第二大石佛。
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加固了佛身,新修的佛头高12米,直径8米,重140吨左右,风格参考了当地出土的北齐佛像。加固佛身时共计灌浆450吨以上。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免费开放。2017年8月10日,大佛景区改制后门票价格正式开启每张70元。
蒙山大佛所在地作为太原地区的第一古代名刹,不但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而且是世界佛教界繁衍最广、信徒最多的一个派别——净土宗的早期道场
,修复后的蒙山大佛,吸引全世界的佛教徒来太原朝拜,吸引更多的文人骚客来太原参拜。日本人,韩国人及东南华人都将蒙山大佛称为交城山蒙山大佛,尤其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认为其是历史悠久居中国佛像之首。
版权所有:地藏经唱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