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中,总是有烦恼相随,所以入佛门剃度,也叫斩断“三千烦恼丝”。但是,烦恼的根源在哪?从佛门义理中来看,即在于“我见”。
至于“我见”,小编在《何为“我见”,是指我的见解吗?》中做了详细阐释,此处不再赘述。佛门中将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列为五种烦恼障,也称障碍众生出离苦海的五欲。
所谓财,即指世间财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色即男女欲;名即世人追逐的名声;食即饮食;睡则为睡眠休息。世人所有的欲望,无外乎此五欲。当此五欲不能满足,人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了。
有人会说,既然五欲不能得到满足,那我去努力追求不就可以了吗?比如觉得自己不够富有,就去努力工作;觉得自己不够出名,就去求名声。这种想法简单明了,也似乎很有道理。可是仔细探究其中的道理,会发现欲望,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
即使通过努力,赚到了许多财富,但还会想得到更多,通过建功立业,成为了名人,可仍然觉得自己名声不够响亮,史书中位极人臣的达官显贵,仍然不满足于自己地位的,可谓不计其数。的确,通过这些直接的方式,可以暂时离开烦恼,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断绝烦恼,因为欲望永远不能够被满足。
我们学佛,也正是为了找到烦恼的根源,即“我见”。不管何时,当觉得自己因五欲得不到满足,进而产生烦恼,无不是因为有“我见”的存在。因为有了“我”,才会有欲望,并且感觉欲望不能被满足。由此,也就找到了烦恼的根源,想要真正断除生活中的烦恼,就要断 “我见”。
简单来说,“我见”并非我的见解,而是将五蕴假合而成的我,当作恒常不坏,是真实存在的,没有认识到“我”与世间一切生灭法一样,都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所以,“我见”可以看成是对事实的错误认知,当我们经过修行,像《心经》中所说,“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断除了我见。
可是,很多人说我学佛以后,也知道了“我见”的真正含义,但我的生活中还是处处充满烦恼,这是什么原因呢?
知道是一回事,去行动又是一回事,尽管已经知道了因缘假合的道理,可是我们的观念当中,仍然无时无刻不执著于“我”,这就称作“我执”。所以,真正想让生活清静自在,关键还是在除掉“我执”。有了“我执”,才会有“我所执”,所执即文章开篇我们提到的烦恼五欲。执著于烦恼五欲,得到了还想要更多,得不到就心生怨恨,烦恼就会生出。不过,除掉我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长久以来的烦恼习气,非得要精进修行才能改变!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版权所有:地藏经唱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