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体”不约“现行”而安立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
简单讲:“戒体”就是在阿赖耶识成就一个“善种子”,这就是“戒体”。
有一个观念我们需要解释一下:
《唯识学》上,把一切法分成两类:一类叫“现行的法”,一类叫“种子”。“现行”是表现在外——身口意的活动,就是我们能够感觉得到的、能够见闻觉知的,叫做“现行”。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不能见闻觉知,但是它存在,是潜伏在内心的一种功能。它虽然没有境界的刺激,暂时不表现出来,但是佛法认为它是存在的。
这种“断恶修善”的种子,道宣律祖说,为什么戒体不依“现行”,而约“种子”安立呢?
因为我们今天受完戒之后,也可能因为一时地糊涂,而造了杀盗淫妄,但这样不一定就破坏了戒体,因为你当初是面对十法界的有情、无情,而发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誓愿。虽然你在整个法界当中,在“某一点”上造作恶法,我们只能说你的戒体有所瑕疵,不能说你的戒体就这样全部丧失掉。换句话说,你今天受了戒体,你就是一个菩萨。菩萨有“凡位菩萨”、“圣位菩萨”。圣位的菩萨,内心清净没有烦恼的障碍,他的菩提道走得很顺利;凡位菩萨内心有烦恼,控制不了自己,还是会造罪业,但是只要他不毁犯戒体,他还是一个菩萨,谁也不能否定。我们只能说,他是有过失的菩萨,他是一个有瑕疵的菩萨。因为他当初发愿是面对十法界而发愿,他只是在整个愿当中的“某一点”造作恶法,而且这个恶法,如果他能够如法忏悔,还是可以恢复清净的。
所以“戒体不约现行”。如果约“现行”的话,任何一个恶法的现行,就把戒体给破坏了;但是若约“种子”,它是一种“潜伏的功能”:他内心当中有一种潜在的意识,要面对一切的境界断恶、修善、度众生,就是约着种子、约着那个潜伏的功能来安立戒体,不约现行。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戒体”:
第一个,你以上品烦恼“犯四重戒法”:犯杀盗淫妄,戒体失掉了。
第二个,你“舍弃菩提心”:你面对一个众生说,从现在开始,不再追求无上菩提,我愿意过放逸的生活,我对无上菩提不再好乐。当下就失掉戒体,因为你放弃了努力。
只要你内心当中,不放弃对无上菩提的追求,虽然我做得不够好,但是我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地往光明方向迈进,你这个戒体就没有失掉;只要你不毁犯四重戒法,无意的一些小过失,你的戒体没有失掉。我们只能说,你在这个清净广大的戒体当中,有一些瑕疵,你是一个有瑕疵的菩萨,你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
所以“戒体”是一种潜伏的功能,不约“现行”而安立,因为“现行”只是遇到某一种境界的刺激,才会出现的偶一行为。
版权所有:地藏经唱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