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禅师:“师父,怎样才能控制情绪,遇事不生气呢?”禅师:“深信因果,则不生迷惑,一切恩怨皆因果所致,无迷则无嗔。生气,就好像自己喝毒药而指望别人痛苦。”即使是圣贤,也因果不昧,曾种恶因,必感恶果。若明此义,则在日常生活中逢顺逢逆,苦乐悲欢,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爱,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么无明、贡高、习气、毛病,都无障碍,自易入道了。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众生无量劫来,被无明烦恼污染了真心,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不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今欲返本还源,要先调神,断除习气,把粗心变为细心,从有为到无为,在自性清净上用功。什么是佛光普照?佛光普照,是指心存光明,心向光明,心放光明,让社会温暖,让人心善良,佛如光,是健康,是积极,是分享,是参与,是美好,是吉祥。
菩萨发心,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祖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是何意思?佛法是心法,莫向外求。我们之所以烦恼重,是因为缺乏智慧,不肯除习气,放不下,没有觉照,在不妄中自生虚妄。迷了才会生烦恼、困惑。但若能动静忘怀,舍迷归觉,誓成佛道,则水清月现。
《心经》里讲:照见五蕴皆空。如何照呢?照是觉照,时时刻刻,依经所说,用智慧观照五阴,照得明明白白的,就见五蕴皆空了。在观照之初,未能全无妄想,这不要紧。古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若妄念一起,你能觉照,就不随妄转。学佛之人,要见五蕴皆空,首先要灰心冷意、降伏自心,纵使炎天如烈火,难消冰雪冷心肠,才能与佛心相应。
了身如幻,不被境转。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如白驹过隙,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善积德。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我们才不会空过此生,就会在此生此世种下好因,将来有个好的结果。佛法只在心内求,欲除烦恼须无我。心是什么?心就是佛。佛者,不增不减,不青不黄,不长不短。
一切唯心造,学佛要修平常心、长远心。心能平常则始终不变,即使经历风波险阻,此心亦能如如不动。如《金刚经》所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烦恼是非从何处来呢?要想修行,过不去的也要过去,一切都不重要,会取法性如如,各人打起精神来。
“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念念清净,不生分别,不起心动念,不生烦恼,即得解脱。南无阿弥陀佛。版权所有:地藏经唱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