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唱诵网

“求知”,要“求”什么样的“知”

发布时间:2022-12-03 16:03:04作者:地藏经唱诵网
“求知”,要“求”什么样的“知”

“求知”,要“求”什么样的“知”

面对生命的这种奇迹,“知”是很重要的。

儒家里《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知”,“在亲民”就是“行”,“在止于至善”就是“合一”,“知行”就是合一。

这是人生的三种境界,首先第一个就是“求道”的境界,要找寻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终极目的,这是个求“知”的过程。我们佛弟子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时空无障碍。表面看来,现在我们这个生命,在这么好的物理空间里,可再怎么好的空间也是“三维”,这里是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一旦灾难来临时,有可能就成为我们的坟墓。

近日有新闻报道:“深圳泥石流掩埋了楼房,营救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平时我们哪里会去想:这个每天工作生活的地方转眼间竟成了自己的坟墓。

那我们的生命怎能仅仅局限于这样一个“三维”空间里呢?仅有的这个物理空间的所谓“安全出口”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2011 年我曾受邀在牛津大学作了《生命之门》的主题演讲,就以这个“EXIT”, 也就是“安全出口”为课题。

佛法才是我们生命的安全出口。所谓求出生死,超越轮回,求得解脱,就是找到了这个生命的高级出口。

现在的我们处于三维,然后随着我在讲话,时光在分分秒秒地流失,不再返回;无量光无量寿: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无量的状态就超越了时空。

“求知”,要“求”什么样的“知”呢?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这个“大道”是特指,这个“知”肯定是指“知”大“道”。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省掉了主语,给出的是一个场景化的景象,中国人是很含蓄、谦虚的,尤其是一位老师是不好意思这么讲话的:你们跟着我一边学一边实践,是一件很开心快乐的事 ! 况且这里是“子曰”,因省掉了主语使很多人就读不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不亦说乎”?

说实话,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真的会越学越开心,因为里面有味道啊 , 有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信息。

就像刚才看到的太极拳,不学会觉得跟它隔阂很大,一学就上瘾。架子一摆,气沉丹田,“天地人”就合一了,就把人们从手机、电脑里解放了出来,把人们救出来了。练太极会越练越舒服,越炼越开心, 身心得益,这就是在积累生命真正的财富。

而现在我们学习的主流的信息多是耗散型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才是真正进补的,就像冬至大进补。

太极拳一练,固本培元,神归体,气沉丹田,形神合一,越炼越有精气神。这时,如果远方来了一位炼家说:“啊,这位太极高手, 大家来交流一下,相互提高。”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都不离一个“道”,依道修为,成之于道,归之于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注音

  • 感应

版权所有:地藏经唱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