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指当月”是楞严经中提到的一个佛学概念。原经文是这么说的: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从经文中可以得知,“观指当月”是听法之时易入的误区。佛已入涅槃,现在的我们已无缘听到佛陀亲说之法,那么学习佛经时,是否也有“观指当月”的误区呢?
“观指当月”是个学佛的误区,但是个高阶的误区。对与初学之人,应该是不存在这个误区之说的。因为初学之人要学的就是那个“标月之指”,学习的目标还没有到观月的层次上。也就不存在“观指当月”的误区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初学之人开始学的是各种佛学概念,各种佛学知识点。
即便是阿难也是在学习多年之后,佛陀才告诉他得要当心陷入“观指当月”的误区中。楞严经中:阿难说他一向多闻,说明阿难他是学习了许多的佛学概念、佛学知识。而当阿难掌握了足够多的佛学知识时,当阿难他“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时,当阿难想要发起菩提心时,需要将他以往所学佛之知识融通贯会时,佛陀告诉阿难到了应该将知识融通贯会时就得注意避免陷入观指当月的误区之中。
对各种佛学概念、各种佛学知识点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些学习只是给你提供“指”,不能仅仅把学佛的目的停留于此。成就“指”是为了“标月”做的准备,没有最后完成标月,指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标月”:成就佛觉,发菩提心。
仅仅满足于掌握了许多的佛学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误为佛觉,那就是“即以指体为月明性”。学佛之人得要知有“月体”,得有发起菩提心的觉悟高度。确立了觉悟的高度,自然就会想着要提升观察问题的深度,就会想着把所学的零散知识点融通贯会起来。
对与已经学习掌握了许多佛学知识点的学佛之人来说,就会面临“观指当月”的问题了。到了该发起菩提大愿时,却还是一味地停留在对于功德福报的追求上,一味地把佛经当成解灾避难、往生极乐的咒念。那可就是有负佛恩,以指当月了。
对于楞严经的学习,避免“观指当月”尤为重要。所以在楞严法会上佛陀才会明确提出这个概念来。现如今啊
,有许多人只热衷于诵楞严咒,而不诵读楞严经。这一定是以指当月;有些人只读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一段,祈求往生,这也一定是以指当月;楞严经是一个需要融通贯会的整体,如果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局限于着重学习某一卷,某一章,某一段,那就是以指当月。把楞严经单纯地当成破魔宝典就是典型的以指当月。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存在魔的。只有开悟的人才有相对的魔关历练。
愿佛佑吉祥
版权所有:地藏经唱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