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归依三宝?
为何要归依三宝?
(一)归(皈)依三宝是入佛门的第一步。
有人主张:学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归依?这种观念,粗听似有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比如学生求学,首先要办注册的手续;否则的话,校中不会有其学籍,即使勉强旁听也不会得到学历的文凭。一个正常情况下的学生必定是按照学年学程,而逐级晋升的,从小学经中学而至大学,最初进小学,要先注册,进中学与大学,除了注册,还得举行考试,看其是否有此求学的能力,但是不进小学,便想取得大学文凭,乃至取得博士的学位.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要学佛,应从归依三宝著手,归依三宝虽为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来?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
佛弟子的等第,是以所受戒别的层次而定,归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归依三宝为根本。
归依三宝既是入佛门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故对请求归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别宽大:六道34众生,除了地狱之中的受苦太大太多,无暇归依三宝之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阿修罗、鬼、畜等,只要发心归依,佛教无不接受,这正像凡是学龄已届的儿童,不论贫富贵贱,智愚俊丑,一律可以进入小学。如要再进一步,就要讲求资质的检择了。
还有人以为自己已有读经的能力,自己可以直接向佛经之中,探求他们的成佛之道,所以不必归依,同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受用。这在理上说,似乎可以通融,但从事相的规制上说,那就错误了.佛经是由佛陀所说,再由佛的出家弟子们结集成编,传之后世;如说只知佛经而忽略了说法的佛宝,以及流传法宝的僧宝,充其量,只是归依了法宝,这是忘恩的行为!佛教虽以法宝为主,解脱之道,皆由法宝之中流出,但是法宝之产生,必须佛宝与僧宝为之完成,所以三宝是不能分开的。
如果讲到制度或规式,学佛而不归依三宝,等同一个爱好中国风土文物的外国人,跑到中国居住下来,并不申请变更其原有国籍的登记,便自称为他是中国的国民,他或可能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但他终究不是中国人.他可以尽其中国国民的义务,但终不能享受中国国民的权益。同样的,一个不受归依而又自称是佛弟子的人,他虽或可得到一些佛法的好处,但终不能获得身份上的印证.这不是多余的执著,乃是必须的手续。
(二)归(皈)依三宝是纳受三归戒体。
受归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归依时,不仅口中念著,身体拜著,心里还得想著.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归戒体,戒体须由先已受了归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在凡夫而言,不能无师自证。由此可知,求受三归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如果不受三归依,便想成为一个正信的居士,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学佛法,而不礼僧宝,他根本先就违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宝不能分家,强予三宝分家,他便破坏了佛法,一个违背佛法而又破坏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学佛的善果,那是永远不会有的事。
(三)归(皈)依三宝是解脱大道。
另有些人,尚未学佛,但对佛教颇有好感,他们却不愿意马上归依三宝,他们唯恐归依之后,会受到约束,或者归依之后会无法摆脱,所以他们存著观望的态度,他们把归依的意义,看同男女之间的婚姻一样,未到有了相当的认识之时,不敢贸然婚嫁,否则,如果彼此的性格不合,兴趣不投,难免造成终身的痛苦!其实,归依三宝,与男女间的婚姻问题,完全是两种性质的两回事。比如,我们要学任何一种技艺,无不需要投师请益,如其不然,便难成为第一流的专家。投师的好处,是在承受老师的所学所长,老师也是承受于老师的老师,甚至累积数百千年的经验于老师之身,我们投师学习,也就继承了数百千年的宝贵经验。
至于归依三宝,也与投师学艺相似,要想多懂一些佛法,应从归依三宝著手,如果仅仅观望,终究是站在门外,想在门外多懂一些道理,那是妄想。
佛门不是牢笼,而是解脱大道,归依之后,如会受到约束,佛门也就不能称为解脱之道了。佛教固然希望人人归依三宝,并自归依开始,一直走向成佛之境,但由于根机的差别,不能接受佛法的胜义35,不能如法遵行者,归依之后,许可自动去信其他宗教,或者不信任何宗教;尤其难得的,走出佛教之后,佛教的慈悲之门,永远开著,随时欢迎浪子的回头。
来归依三宝,你将必能得到实益,并也不会失去你的自由。但如真的归依了三宝之后,除非有了魔障遮心,否则,你便不会退出三宝之门。
(四)皈依三宝的利益。
在无始轮回中,我们现今有机会得到了圆满的人身,若再有机会归依三宝,并依循归依的要求做人,这一生便变得极有意义了。 归依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我们是否三宝弟子,正取决于是否有所皈依。有些人常常去佛寺参拜,自己也看一些经论,心里对三宝也多少有些信仰,这也可称为是信仰佛法的人了。可是,没至心皈依前,他们的功德是间断性的。在他们行善时,例如布施或诵经时,的确是在积聚功德。可是,在他们诵经完毕时,这功德的积聚便暂停了。如果有上述的敬信心,再加上至心皈依三宝,则功德会二十四小时不断增长,即使在我们休息时,由于未舍皈依,这功德仍会在继续增长不停。在睡前,如果我们忆及皈依的对像,即使在睡眠中也在积长功德。 比丘、比丘尼、沙弥及沙弥尼等解脱戒,性质是尽形寿的戒,也就是说,这些戒的有效期是直至我们死时。皈依与菩萨戒则不一样,其性质是超越死亡的,只要我们不舍依止36、不违皈依的要求,这皈依及菩萨戒的有效期是直至我们成就佛境为止,其功德亦然。什么才是舍弃皈依及违犯其要求呢?如果我们有一天对三宝不再信任了,认为因果教法及业力等俱不存在,这就是舍弃了对三宝的皈依,我们的修行也不再会有成果,这就等于烧过的种子不可能发芽一样。譬如说,大家在今天至心生起了依止,但在皈依仪式后,我们听朋友说,三宝并不存在,世上也无因果这回事,然后我们的信心动摇了,对三宝的依止退却了,这就是在这一刹那皈依而下一刹那舍弃皈依的情况。总之,只要我们不舍依止,这皈依及作为一个三宝弟子的身份乃至其功德,是会延至未来生的。这也等于是说,我们在今生死后,不会堕入三恶道。 在皈依仪式中,我们必须以欢喜心去纳受皈依。如果不知皈依的利益,我们就难以生出欢喜的心。所以,在此讲一讲皈依三宝的利益。 皈依的利益十分广大,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尽说,故此分八点来略说:
(1)在皈依后,我们正式成为了佛门弟子;
(2)皈依为受戒之基础,受戒及持戒是功德的基础。只要我们皈依了,便有资格在以后进一步求受自己能持守的戒,藉以积聚功德;
(3)因为依止了三宝,尤其是正法,我们便会依因果等教法而戒恶行善,所以罪障便会自然消退;
(4)罪障与功德及福报就如跷跷板,此增则彼弱,此弱则彼增。在皈依后,由于罪障消退了,功德及福报便会随而增长;
(5)由于罪障少了而功德增长了,我们一切所愿便会自然成办;
(6)我们一生中,常会有地、水、火、风的灾害及野兽、非人、盗贼等之加害,亦会受种种烦恼等痛苦所煎熬。在至心皈依三宝后,这些违缘皆不能加害我们了;
(7)只要有决定性的依止,尤其是在死前一刹那忆及三宝,我们便不可能在下生落入三恶道;
(8)一旦依止了三宝,我们便踏上了成佛之路,决定最终成佛。
以上乃八大利益之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