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唱诵网

净土法门法师:新婚蜜月之际,突遭丈夫遗弃,如何面对?

发布时间:2023-07-07 14:21:01作者:地藏经唱诵网
净土法门法师:新婚蜜月之际,突遭丈夫遗弃,如何面对?

问:末学新婚蜜月之际,突遭丈夫遗弃之巨大变故。请问如何面对此薄情寡义之人?他自知犯错但死不悔改,应如何劝化?」

答:这一桩事情,在现前社会里面我们常听到,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常讲,家庭是社会的基层组织,社会像一个人身一样,家庭是这个身上的细胞。我们身体如果许多细胞都发生问题,就像现在人讲得皮肤癌症,这个是要人命的。今天社会动乱,人心不安,真正的因素在哪里?在家庭的破碎。我们看这个社会离婚率那么高,就晓得这个社会问题非常严重,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现在的婚姻制度跟古时候不同,古时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看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代的家庭确实比现在好。现在人反对古代这一种制度,所以自由恋爱,自由恋爱的后果跟古代比差太远了,古代没有听说离婚的,这个事情太少了。所以先身修、家齐而后国治。

我们要冷静想想,哪个作父母的人不爱子女?哪个作父母的人不对子女终身幸福著想?他给你选择对象煞费苦心,他为你一生幸福,老人经验总比年轻人多,他是用理智来选择,不是感情冲动,而自由恋爱是感情冲动,里头没有理智。我们在美国还听到,早晨结婚晚上就离婚了,成什么话!这是感情冲动,毫无理智。所以在现前这一种自由的婚姻制度之下,男女结合一定要慎重。有智慧的年轻人,做朋友能做个三年、五年,甚至於有十年的,然后才结婚,这么长时间的交往、观察,两个人能不能一生在一起相处,这不是草率的事情。我对这个事情在讲经里面讲过几次,这不仅是对自己家庭传宗接代,培养优秀的下一代人的责任,对社会、国家、世界和平也都负有巨大的责任。

为什么婚后会有不幸的问题发生?我也常提示,婚前彼此都能包容,就像祖师们说的「不见世间过」,见不到对方的过失,但结婚之后,一天到晚专看对方的过失,这个日子还能过吗?如何能够维系美好的家庭?一家人都能见对方的优点、好处,对方的不善都能包容,这个家庭是幸福的。

规过劝善要没有第三者在场,出自於真诚善意,至诚感通,古人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能感动对方,是我们的真诚不足,能以真诚心,决定能感动对方。是真诚、至善,於对方有利益而不是有害的,哪有不会接受的道理?我要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对待我,我一定会接受。总而言之,要多学、要开智慧,懂得善巧方便,这个问题自然就能化解。

问:「我是一位初学的佛教徒,我希望通过修学佛法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做为一位在家人,有两件事是我们希望能得到的,或是说在我们目前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和事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有一个快乐的家庭,或是一个好工作。有些人经常在家庭里吵架,有些人不能嫁一个好丈夫或娶到好妻子,有些人不停的在换许多工作等。请问什么样的因果能有好家庭和工作?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是我们不应该做的?」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只要我们熟读《了凡四训》,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安士全书》也说得很透彻,大概重点也是家庭与事业。一个美满的家庭建立在哪里?儒家教人建立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你的家庭一定美满,事业一定顺利。由此可知,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说到这桩事情,我们有无限的感叹。我常说社会的安定繁荣、国家的强盛、世界的和平,是建立在四个教育基础上。第一个是家庭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第二个是学校教育,人文的教育,现在学校没有人文教育了。家庭教育是根本,父母为儿女做好榜样,小孩眼睛一张开学什么?他天天看父母,父母表现深深印在他的心里,父母的言语动作一切如理如法,这个小孩耳濡目染,这是培养他德行的基础。这样的小孩放在最恶劣的环境,他也不会学坏,为什么?根扎得深,本固根深。可是今天家庭教育没有了,夫妇都要去工作,儿女在家里没有人照顾,有钱的人雇佣人来照顾小孩,小孩向谁学习?跟佣人学习。所以时间久了,对父母没有感情,儿女也不听父母的话。第三个是社会教育。现在大家所见所闻的都知道了,用不著说,电视里面播的是什么?报纸杂志的内容是什么?伦理道德完全没有了。第四个是宗教教育,宗教教育也是表面形式上的这些仪规,难怪社会一般人对宗教的批评是「宗教是迷信」。宗教经典没有人讲解,没有人去理会,即使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天天读经修行,也不能把经典里面的教训完全做到。在佛法里面我们不说别的,大经大论不必谈了,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十善业道经》,我们有没有认真去学习?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我们仔细去想想,是与十恶业相应,还是与十善业相应?果然能够断恶修善,这是随顺佛陀教诲。依旧还随顺自己的恶习气,那是背师叛道,我们是如来的假弟子,不是真的学生。一个人果然能够积德修善,自然能够感得家庭好合、工作顺利,前途一片光明。

这位韩莉兰同学,我介绍《了凡四训》、《安士全书》给你,你把这两本书好好去读、去研究,然后依教奉行,决定可以改造你自己的命运。

——新加坡居士林,学佛答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注音

  • 感应

版权所有:地藏经唱诵网